UPS电源后备电池配置指南
山特ups电源
配置UPS电源后备电池需结合负载需求、备用时间及设备参数综合计算,具体步骤如下:
一、明确核心需求
-
计算实际负载功率
统计UPS后端所有设备的总功率,优先以有功功率(单位:W)为准。若设备标注为视在功率(单位:VA),需乘以功率因数(常规设备取0.8~0.9)换算为有功功率,公式:
[ 实际负载功率(W)= sum视在功率(VA)× 功率因数 ]
例如,3台标注300VA的设备(功率因数0.8),总负载为 (3×300×0.8=720W)。建议预留20%~30%余量(避免满载影响UPS寿命),最终按 (720×1.2=864W) 配置。 -
确定备用时间
根据场景需求明确断电后需支持的运行时长(如30分钟、1小时、3小时),时间越长,所需电池容量越大。
二、选择电池类型与参数
-
电池类型
优先选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(VRLA),具备免维护、安全性高、低自放电特性,适配多数UPS场景。避免使用需加水维护的开口式电池(维护复杂,不适合小型场景)。 -
电池电压
单体铅酸电池标称电压为12V,需根据UPS主机的直流母线电压确定串联数量,公式:
[ 串联电池数 = frac{UPS直流电压(V)}{单节电池电压(12V)} ]
例如,UPS主机直流电压为48V,则需 (48÷12=4) 节电池串联(总电压48V)。
三、计算电池容量
电池容量(单位:Ah)需根据负载功率、备用时间及效率参数计算,公式:
[
电池容量(Ah)= frac{负载功率(W)× 备用时间(h)}{直流总电压(V)× 放电效率× 逆变效率}
]
- 参数说明:放电效率(铅酸电池取0.8~0.9)、逆变效率(在线式UPS取0.85~0.95,后备式取0.7~0.8)。
- 示例:负载864W,备用1小时,UPS直流电压48V,放电效率0.85,逆变效率0.9,计算得:
[
电池容量 = frac{864×1}{48×0.85×0.9} ≈ frac{864}{36.72}≈23.5Ah
]
考虑铅酸电池建议放电深度≤80%(避免过放缩短寿命),实际需选容量 (23.5÷0.8≈29.4Ah),即至少30Ah电池。
四、电池组串并联配置
- 串联提升电压:按上述“电池电压”步骤,将单节电池串联成满足UPS直流电压的电池组(如4节12V/30Ah电池串联,组成48V/30Ah电池组)。
- 并联提升容量:若单组电池容量不足,可将多组串联后的电池组并联(需保证各组电压、容量、品牌一致)。例如,需60Ah容量时,可将2组48V/30Ah电池组并联(总容量30Ah×2=60Ah,电压仍为48V)。
五、安装与维护要点
- 环境控制:电池存放温度需控制在20℃~25℃(温度每升高10℃,寿命缩短约50%),避免阳光直射、潮湿或粉尘环境。
- 连接规范:使用绝缘扳手紧固接线端子(螺丝扭矩按电池说明书执行),避免接触不良产生火花;正负极标识清晰,防止反接短路。
- 定期检查:每月测量电池组总电压及单节电池电压(单节低于10.5V需更换),每季度检查连线是否松动、电池是否鼓包漏液。
六、注意事项
- 新旧电池不混用:新旧电池内阻、容量差异大,混用易导致过充过放,加速整组老化。
- 容量匹配:并联电池组需确保单组容量一致(误差≤5%),避免环流损耗。
- 品牌与认证:选择通过CE、UL认证的品牌电池(如汤浅、松下、理士等),避免劣质电池引发安全隐患或容量虚标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精准配置满足负载与备用时间需求的UPS后备电池,同时延长电池循环寿命,保障供电稳定性。